
農歷八月十五又快到了,大理洱源縣漁潭坡會舉行以農漁畜、嫁妝為主的貿易集會,也就是有名的“漁潭會”。
每年農歷8月15至21日,在洱源縣漁潭坡舉行。其性質同大理三月街一樣,為農貿物資交流會,主要以農產品、畜牧、嫁妝和漁具為主。過去習俗是在賣各式各樣竹編漁具和魚網的攤點前面,還要擺一桶(盆)魚,以尾為單位買賣,供們品嘗。而且街市開始時,先賣漁具。漁具賣完后才開始其他的貿易。由于中秋以后收割季節已過,當地群眾有的開始備辦婚嫁的用具,嫁妝特別暢銷,所以也有人把漁潭會稱為“嫁妝會”。
會上也還舉行各種文體活動。近年來因規模逐漸擴大,魚塘坡也容納不了,改在沙壩如期舉行。漁潭會地點在洱源縣沙坪漁潭坡,1980年,會址遷到北距沙坪3公里的沙壩。屆時,各地商人結棚為市,交易物資以著名的鄧川奶牛、劍川木雕家具、騰沖玉器、白族婦女金銀首飾、民間剪紙、挑花刺繡品等為主。
大理地區白族人民的婚禮多在每年秋收后舉行,漁潭會剛好在秋收前舉辦,凡要嫁娶的人家都要到漁潭會備辦結婚用品,故漁潭會又稱“嫁妝會”。會期成雙結隊的白族男女青年云集漁潭會,采購金銀首飾、玉器用品、箱箱柜柜和桌椅等家具以及電視機、收錄機、單車、手表等高檔商品。
外地商賈云集漁潭會,則購買鄧川乳牛、騾馬、耕牛和藥材等地方土特名產,外商多來自山東、河南、陜西等省市和省內思茅、臨滄、保山。麗江、中甸等專州。會期還有前來觀光旅游的外國人和港澳同胞,他們在漁潭會選購各自喜愛的商品。會期,漁潭會組委會還舉辦各種文體活動,豐富與會群眾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