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在大理已開展多年。從多年的實踐來看,“三下鄉”活動對于宣傳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服務“三農”,效果和成績顯著,對于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助力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補齊“精神短板”非常必要。
“三下鄉”活動是服務基層、服務“三農”的重要惠民活動,在幫助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效果明顯?!叭锣l”活動把發展經濟奔小康和扶貧攻堅結合起來,為農村中心工作和農民致富服務,引導農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高素質、增強致富能力,扶持農村文化科技衛生事業;“三下鄉”活動能讓各職能部門活力更足、辦法更多,在下鄉中培養人才、鍛煉隊伍,推動部門工作開展。
開展“三下鄉”活動,切忌雷聲大雨點小。其活動要取得成效,則必須在“實”字上狠下功夫。筆者認為,一是活動內容要實,要結合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實際,把“三下鄉”落實到幫助農民發展生產、增加收入上,落實到培養新型農民和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上。二是要組織小型文藝宣傳隊、科普工作隊和流動醫療隊等,深入農村,針對實際開展一些有實效的活動。三是要著眼解決“三農”問題。對貧困群眾的實際困難問題,要扶志與扶智相結合,對貧困地區的貧困人口要加大支持力度,幫助其想辦法、謀出路、奔小康。四是要建立長效機制。既要立足當前又要放眼于長遠,把“三下鄉”活動與制度建設結合起來。推進工作要常態化長效化。在“下鄉中加強農村陣地和隊伍建設,培養農村本土人才,建立農村留得住、帶不走的科教文衛隊伍,切實把“三下鄉”活動變成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部分和重要抓手。(吳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