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管住當前、消化過去、規范未來”的要求,強化源頭管控,采取疏堵結合的方式,全面開展違章建筑及餐飲客棧違規經營整治工作,實現洱海周邊農村建房規范有序、餐飲客棧等服務業得到有效管控。
1. 劃定洱海流域水生態保護區核心區 。將洱海海西、海北(上關鎮境內)1966米界樁外延100米、洱海東北片區環海路(海東鎮、挖色鎮、雙廊鎮境內)臨湖一側和道路外側路肩外延30米、洱海主要入湖河道兩側各30米,劃定為洱海流域水生態保護區核心區(以下簡稱“核心區”)。
1. 劃定洱海流域水生態保護區核心區 。將洱海海西、海北(上關鎮境內)1966米界樁外延100米、洱海東北片區環海路(海東鎮、挖色鎮、雙廊鎮境內)臨湖一側和道路外側路肩外延30米、洱海主要入湖河道兩側各30米,劃定為洱海流域水生態保護區核心區(以下簡稱“核心區”)。
2. 開展違章建筑整治。全面暫停洱海流域農村建房審批,對農村建房實行“鄉鎮初審、市級復核、鄉鎮審批”,嚴控環洱海農村建房增量、體量和風貌,并嚴格用途管制。
3.開展餐飲客棧服務業違規經營整治。一是編制全市餐飲客棧等服務業發展規劃,在“核心區”內實行“總量控制、只減不增、科學布點、計劃搬遷”;二是對洱海流域餐飲客棧等服務業一律暫停審批,對現有餐飲客棧等服務業進行拉網式排查,2017年1月31日前完成全流域內建檔立卡,定位標識;三是對違規經營、違章建筑和違法排污行為實行“零容忍”。未取得排污許可證、營業執照及國土規劃手續不完善的客棧餐飲經營戶,一律關停,限期整改;對污水直排洱海及入湖河道的,一經發現,永久關閉。
通過強化管理措施,認真排查摸底,全面查缺補漏,在環湖截污工程未建成前,采取新建環保設施、庫塘及污水外運等“土洋結合”的應急搶救方式,不斷健全完善城鄉污水收集、垃圾收集清運處置工作機制,確保全市村鎮污水、垃圾得到有效收集處理。
在加強已建環保設施運行監管的同時,整治村鎮排污。各鎮負責全面排查已建環保設施和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管網,對檢查出不完善和處理不達標的,要及時整改。要開展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加大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畜禽糞便收集清運力度。
按照“源頭控制、調整結構、過程阻斷、末端消納”的治理思路,構建農田生態系統,發展生態高效農業,實現化肥、農藥施用量負增長,有效削減面源污染。
1.劃定禁種禁養區。針對洱海保護治理工作實際,將城市建成區和洱海周邊500米、流域主要入湖河道周邊200米的范圍劃定為規?;笄萁B區(以下簡稱“禁養區”)?!敖B區”內對手續齊全的養殖場,確保在2018年前完成搬遷,對手續不齊全的一律取締;其他區域為限養區,限養區實行總量控制,只減不增,推行適度規?;叙B殖,按規定配套污染收集處理設施,發現違法排污的,一律關停。
2.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積極發展綠色生態、觀光休閑農業,把洱海流域建成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區、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示范區。進一步加大土地流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農村集體產權股份制改革等工作力度,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鼓勵支持各鎮采取積極有效措施,禁止或減少大蒜等高水高肥農作物種植。加快有機肥替代化肥步伐,每年推廣施用有機肥不少于1萬噸,實現流域化肥、農藥施用量負增長。
3.加快實施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試點示范項目。扎實抓好兩個國家級洱海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試點項目。2017年12月31日前完成喜洲鎮和上關鎮種養一體化示范區建設,使示范區畜禽糞便處置率、資源化利用率達90%以上;完成大理鎮、銀橋鎮3.2萬畝水肥一體化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區建設,使農藥、化肥用量逐年減少,農業灌溉用水得到高效循環利用。
嚴格水資源管理,開展無序取水整治,增加清水入湖補給量,推進河道生態治理、湖濱濕地恢復、面山綠化等生態系統建設,增強水源涵養保持能力,促進流域生態環境得到根本改善。
1.推進節水灌溉工作。結合大理市工作實際,制定水資源管理實施辦法。全力推進以水價改革為核心的農田水利改革,落實農業用水有償使用制度,成立用水戶協會統一管水,禁止農田大水漫灌,逐步采取管灌、滴灌等高效節水措施,建立健全農業灌溉節約用水機制。
2.整治無序取水。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全面排查市域范圍內地下取水及蒼山十八溪人畜飲水取用水情況,并建檔立卡;進一步加強供水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供水能力,有效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分期分批對城市建成區地下取水進行封堵。
3.實施環洱海流域湖濱緩沖帶生態修復與濕地建設項目。對洱海1966米界樁以內未清退的2900畝農田、130院房屋、42院客棧、20畝魚塘進行清退,實施湖濱帶生態修復及濕地建設,優化湖濱帶生態系統結構,完善和提升湖濱帶生態功能。
4.實施封湖禁漁。根據洱海保護實際,科學論證,確定封湖時限,制定年度捕撈計劃,科學捕撈,讓湖泊休養生息。
5.提升流域水源涵養功能。鞏固非煤礦山專項整治成果,對洱海流域挖砂采石礦山一律關停,以鳳儀、海東、挖色、雙廊等為重點,全力推進退耕還林、陡坡地生態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及面山生態修復治理。
6.合理調度洱海水資源。以恢復洱海生態系統、提高湖泊自凈能力為目標,2017年1月31日前科學編制洱海水位調控方案,經專家論證按程序報批后實施。
7.實施洱海藍藻控制與應急處置工作。2017年5月31日前完成洱海藍藻水華控制工程,開展洱海死亡水生植物收割打撈,購置除藻、除草及抽吸藻類設備,提高藍藻應急處置能力。
按照“目標倒逼、工期倒排、掛圖作戰”的工作要求,通過細化工作任務,強化施工管理,全力加快實施《洱海保護治理與流域生態建設“十三五”規劃》項目,爭取提前實現截污治污全覆蓋。
1. 加快流域截污治污工程。洱海環湖截污工程一期PPP項目,建設工期從三年縮短至兩年半,提前半年完工。
2. 加快入湖河道綜合治理工程。實施洱海主要入湖河道綜合治理工程,對洱海34條主要入湖河道實施河道截污、水土流失、農田面源污染、河道生態恢復等生態治理,改善河道生態環境。
3. 加快流域生態建設工程?!氨比睗竦鼗謴徒ㄔO工程,提前半年至2017年1月31日前完成建設;羅時江入湖河口環保疏浚工程,力爭提前1年完成,項目試驗示范成功后將進一步推廣實施,努力探索湖泊內源污染減量化措施。
突出各級黨委、政府在洱海保護治理中的主體作用,嚴格落實洱海保護治理“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形成齊抓共管合力。嚴格執法監管,整合執法力量,對違章建筑、環保違法行為“零容忍”,鐵腕執法,確保洱海流域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及時發現、有效處置。
1.強化市級領導巡查。建立市級四班子領導每周一天洱海保護治理巡查制度,落實市級領導定期巡查掛鉤鎮的洱海保護治理工作機制。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現場巡查發現問題,及時研究處理洱海保護治理相關工作的落實。
2.強化網格化管理。按照“黨政同責、屬地為主、部門掛鉤、分片包干、責任到人”的工作原則,深入實施洱海流域保護治理網格化管理責任制,以入湖河道溝渠、村莊、農田、濕地、庫塘等為重點,完善“河段長”責任制,一條入湖溝渠一個整治方案、強化“河長”“溝渠長”包保責任制,并掛牌公示,切實構筑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管理責任制。實行河道、溝渠水質改善與網格化管理責任制考核獎懲掛鉤。
3.嚴格執法監管。壓實鄉鎮主體責任,整合公安、市場監管、國土、規劃、住建、環保、洱管、城管等部門執法力量,從2017年起,分組劃片包干,建立“統一查、部門處、紀委督”的執法監管查處分離機制,健全案件移交、查處、督辦和反饋工作機制,形成責任清晰、分工明確、優勢互補、高效協同的聯合聯動執法格局,確保洱海流域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及時發現、有效處置。嚴格執法,持續嚴厲打擊侵占洱海灘地、湖體行為,同時加大“禁磷”、“禁白”工作力度,建立完善長效監管機制并長期監管。
充分依靠基層組織和廣大人民群眾,建立全民參與洱海保護治理機制,深入實施洱海流域保護治理宣傳教育工程,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洱海保護治理,將“洱海清、大理興”的理念變為自覺行動,提高全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努力營造“保護洱海,共建生態文明”的良好社會氛圍。
1. 突出基層主體作用。結合自然村村民自治試點的深入推廣,成立村民理事會和村莊規劃建設管理促進會,建立環保片長、環保巷長、環保義工委派責任制,調動村民參與保護治理洱海的積極性。不斷完善村莊土地規劃建設專管員和垃圾收集員、灘地管理員、河道管理員管理機制,嚴格考核獎懲,不斷壓實基層管理員的責任,讓環保違法行為有效遏制在萌芽狀態。
2. 創新全民保護機制。制定洱海保護行動市民公約,健全完善村規民約,將節水減排、“門前三包”、衛生保潔、村莊環境保護和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等與洱海保護息息相關的內容納入市民、村民行為準則,變“要我保護為我要保護”。
指導餐飲客棧協會、旅游企業制定行業公約,將垃圾收集清運、污水收集處理、“禁磷、禁白”和文明接待、守法經營等行為作為行業自律內容,教育引導行業經營者轉變為保護參與者。通過旅行社、導游等旅游從業者加大宣傳力度,倡導游客樹立環保意識,文明出行,引導廣大游客和經營戶在使用優質環境資源的同時,自覺承擔保護責任,逐步提高行業自律和廣大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監督的意識。
3.實施宣傳教育工程。充分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手機短信、微信、公交車載視頻、LED大屏幕等平臺,對洱海保護公益宣傳片、文藝節目、歌曲等進行展播;
開展“洱海保護大討論”和洱海保護進村、進戶、進校、進社區、進企業活動,在全市中小學開展以洱海保護為主題的“開學第一堂課”、“小手拉大手”和“洱海保護志愿者”等活動。充分發揮輿論引導和監督作用,建立舉報獎勵制度,鼓勵媒體開展明察暗訪,鼓勵舉報、曝光各種環保違法行為和違章建設行為,形成人人參與洱海保護治理的良好氛圍。
1月13號,市洱海保護管理局組織召開洱海保護治理搶救模式實施“七大行動”動員會,進一步深化危機意識、強化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詳情]
3月1號,大理鎮組織開展開啟洱海保護搶救模式實施“七大行動”大討論,參會人員結合各自工作實際,就開啟洱海保護搶救模式實施“七大行動”,以鐵的決心…[詳情]
2月15號,大理市雙廊鎮舉行洱海保護“七大行動”全民參與啟動儀式,全面加強洱海保護治理?!?a href="http://www.rocktheworldbook.com/ztzl/qdxdheh/xd/201703/t20170304_2692237.shtml" target="_blank">[詳情]
近日,鳳儀鎮召開開啟洱海保護治理搶救模式實施“七大行動”動員大會,認真分析當前鳳儀鎮洱海保護治理面臨的形勢,對開啟洱海保護治理搶救模式實施“七大行動”…[詳情]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大理重要指示精神、省委主要領導調研洱海保護治理工作要求和省政府第103次常務會議以及《中共大理州委 大理州人民政府關于開啟搶救…[詳情]
1月13日,大理市下關鎮福文社區召開開啟洱海保護治理搶救模式實施“七大行動”動員大會,全面貫徹落實大理市、下關鎮關于實施洱海搶救性保護治理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詳情]
“洱海清、大理興”,洱海是大理人民的母親湖,是大理生存和發展的根基,是大理各族群眾幸福生活的重要源泉。廣大居民既是洱海保護的受益者,更是洱海保護的倡導者…[詳情]
在2017年新春佳節即將來臨之際,下關鎮幸福社區對社區低保戶、困難戶、困難職工、困難黨員、老黨員、老勞模、僑屬等117戶進行慰問走訪,及時將黨、政府、工會…[詳情]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大理重要指示精神、省委主要領導調研洱海保護治理工作要求和省政府第103次常務會議以及《中共大理州委 大理州人民政府關于開啟…[詳情]
洱海是我們生存和發展的根基,是大理各族群眾幸福生活的重要源泉。2017年1月25日,大理市河畔社區組織巾幗志愿者到小區及商鋪向居民發放洱海保護宣傳資料…[詳情]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3月1號上午,“保護洱海母親湖 蒼洱青年在行動”主題活動在大理市洱??破罩行恼絾?,號召全市廣大團員青年積極投身到洱海保護治理搶救模式“七大行動”中來。[詳情]